【研究前沿】令小雄:DeepSeek开启后ChatGPT时代——基于数字范式革新及其运演哲思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25-02-21 08:55:08
  • 访问量:
  • 分享到:

 摘  要:以DeepSeek为例,探讨了后ChatGPT时代数字范式革新中的技术跃迁、制度协同与技术文明重构问题。首先,分析了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优化中,通过混合专家架构、动态稀疏路由等手段实现的技术突破,这些实践突破了传统封闭知识构造与资源垄断的局限。其次,从东方哲学视角审视其设计理念,论述了“阴阳动态平衡”“象数相生”及“简能易知”等思想在推动人工智能系统从工具理性向认知具身化转变中的作用,构建出具备生态适应性和持续演进能力的数字生产范式。再次,考察了DeepSeek在全球数字治理领域中采用的非对称战略与生态位锁定效应,探讨了其在优化算力与数据分配、促进制度创新方面的实践意义。最后,通过技术人文主义和跨文明数智互动的视角,提出了融合东方智慧的新型全球数智治理范式。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综合国力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范式变革不仅体证着技术手段的迭代升级,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自我认知、社会组织模式及技术文明路径构建上的根本重塑。DeepSeek的横空问世如一道璀璨星河划破数字天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数字范式变革。ChatGPT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其成功固然推动了生成式大模型在业界和社会领域的应用,但其背后蕴含的技术决定论、资源依赖及工具理性极端化倾向也逐渐暴露出内在局限性,OpenAI并非“open”,其闭源基础上的技术霸权主义推助了技术封建主义的“数字圈地运动”。尤其在数据、算力和算法权力的分配上,ChatGPT及其衍生产品所呈现的线性进步史观和价值中立幻象,引发了对人工智能“人机异化”及认知操控的深刻反思;而DeepSeek问鼎于世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数智神话叙事,构塑了“数字社会主义”,摆脱了大模型表征的传统高能耗“暴力计算”逻辑,以知识内涵蒸馏和提纯、数智生态理性和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新型数字文明模式,意味着一场数字认知范式革命,开启了后ChatGPT的新纪元。

 相对于ChatGPT这种单一且高度集中资源投入的模式,DeepSeek的出现是中国算力革命的世界数字命运共同体表达。数字空间共同体的本旨是以共享共治推进共富、共同发展,造福世界、惠泽人民。作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的中国方案,DeepSeek在算力拜物教和算力地租场域突破重围,通过人机互训和双向知识蒸馏或认知“提纯”构建出“人机认知共生体”的新范式,实现了从单纯的工具理性向生态理性以及技术人文主义的跨越。DeepSeek秉持的开放、可控的开源治理模式,以及国家超算中心与民营AI实验室协同运演进化的机制,正逐步打破闭源线性模式,催生出技术与社会共享协同演进的涌现效应,真正实现了“open”效应。斯蒂格勒的“第三持存”(Tertiary Retention)给我们温馨启示,技术成为人类社会与价值演进的历史性存在,而不能仅为“手持玫瑰独享余香”的闭环持存。冯骥才盛赞DeepSeek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DeepSeek秉持数字技术成果的共通、共融、共享的发展模式,克服技术与人的对立,实现人类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和合共在。“天人合一”与《周易》中的“变易”思想共塑了“人机合一”,人成为数字技术的尺度,而不是数字的奴隶。技术共在共享塑造“文化共同体”,而并不应成为技术文明进步的桎梏。尽管“硅谷恐慌”和“美国反思”等表述源自个体主观观点,但它们已逐步演化为反映相关趋势的重要评价。周鸿祎表示:“DeepSeek引起了全球轰动,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走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新的技术方向,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DeepSeek构建数字空间共同体,“共同体的参加者”体证“技术向善”的伦理特质,其技术路线的崛起意味着我国从AI跟跑、并跑到实现引跑的历史步伐。DeepSeek承扬人类主体性和新质技术的积极作用。DeepSeek 所构塑的“数字社会主义”理念,旨在强化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精神,凸显新型技术在推动数智社会转型与公共福祉提升中的积极作用。“数字社会主义”这一理念不仅融合了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的核心价值,还致力于构建一种既高效又具伦理责任的数字治理模式,从而为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公正的双重旨归提供优化路径。

 基于数字文明范式的根本性转向,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涵盖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及技术文明演进的多维分析框架,从技术范式革命、数字产业生态重构与数智文明形态演进等角度,深刻剖析DeepSeek所呈现的范式革新。这一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算力、算法与数字生态治理上的独到实践创新,与此同时引发了西方数字战略焦虑,“硅谷轰动”“成本崩溃”成为业界热议话题,促使全球重新审视数智范式革新及数字文明的未来走向。在数字资源极度集中、技术决定论宰制的闭环闭源架构背景下,我们需超越技术霸权主义路线及工具理性的传统局限,重塑以“技术人文主义”为伦理旨归的“数字生态理性”及新型社会数治共享性契约,以期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文化多元和数字生态可续的有机统一。

 一、DeepSeek数字范式革新:技术跃迁与全球数字治理结构再平衡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不断颠覆与重构数字权力结构、加速数字智能赋能进程的背景下,DeepSeek的崛起不仅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正迈向多元共治与共享的新阶段。文本将以历史坐标为切入点,对技术范式革命演进脉络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对当代数字治理模式革新所提供的理论启示。

 (一)技术范式革命的坐标

 从认知架构的范式跃迁看,在人工智能发展史的长河中,DeepSeek的问世标志着一次深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认知架构跃迁。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一场涉及认知模式、生产关系和文明演进的范式转向。这一跃迁的本质在于彻底颠覆传统的封闭式技术模式,迈向开放协同的全新范式。以ChatGPT为代表的西方技术路径,主要依托于参数规模的无限扩展,将巨大算力投入视为提升模型性能的根本手段,这种路径依赖正是工具理性逻辑的极端体现,其在能源消耗激增、推理效率低下等多层面呈现出难以为继的困境。而DeepSeek提出了一种领域知识增强架构,其独创性在于将人类专家知识与神经符号计算深度融合,实现在“数据相关性”技术蒸馏释放基础上的因果可解释性跃迁。受Judea Pearl因果推理理论启发,DeepSeek通过构建多层次知识图谱,不仅深刻捕捉了领域专家的认知模式,还实现了复杂系统因果关系的高精度建模。DeepSeek技术提纯链接了“因果之梯”(Causal Hierarchy)理论范式,实证数据表明,DeepSeek在医疗诊断等高专业化场景中,其医疗领域优化(如融入医学知识图谱),称诊断推理任务准确率提升25%,标注成本降低90%DeepSeek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中国自主知识技术栈,华为云与硅基流动合作上线了基于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推理服务,数智联盟的构塑正在强化自主技术体系,从硬件、操作系统到应用层均追求自主可控,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在硬件层面,通过与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系列)的深度适配,DeepSeek在AI训练任务中的算力效能已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且能耗大幅降低。这种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和安全位序为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DeepSeek验证了其突破西方世界“摩尔定律暴政”技术锁定的革命性意义,ChatGPT类品过度依赖芯片算力的指数级提升构塑了“更多算力=更强AI”的单向度线性发展,导致AI创新方向被限定在大算力扩张的单一轨道上,形成AI叙事范式呈现“算力垄断、技术垄断到模型垄断”的闭环模式。DeepSeek的降临预示着智能技术正从依赖纯粹算力堆砌的传统模式转向以深层知识内涵为驱动力的新范式,该范式通过高效的知识组织与语义推理,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整体效能,并推动绿色智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DeepSeek以AI领域的“黑神话”“破壁者”,实现从“数据堆砌”“算力暴政”到“知识萃取”的范式转换,形成“开源飞轮效应”,为后发国家提供了AI赶超世界一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辟了一条更可持续、更包容、更开放的新型技术文明发展道路。

 (二)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展布

 DeepSeek所引发的技术范式革命,已深刻渗透到数字生产关系的各个维度。在分布式训练框架中,DeepSeek通过引入创新性的边缘智能联邦架构,使得终端设备的算力利用率实现了突破性提升,动态批处理中按相似性聚类,提升GPU利用率至85%以上,远超当前Azure联邦学习框架的水平。

 DeepSeek 在算力受限的背景下,通过动态稀疏路由与混合精度优化,构建一种新型部分去中心化的智能推理架构。该架构在推理阶段有效降低了对传统中心化云计算平台(如AWS、GCP)的依赖,尽管大规模模型训练仍依赖于集中式 GPU 集群,其创新路径为中心化与边缘计算协同构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数据要素化2.0实践中已独立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与交易体系,实现了专业领域数据的精确定价与高效流通,医疗、制造等专业数据的市场溢价曾达到通用数据数倍水平。而 DeepSeek 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代币化等方向,期望未来在应用层面实现二者的互补。总体来说,DeepSeek展示了在超越传统云计算与数据治理框架的前提下,构建混合型、协同共治数字生态系统的潜在优势。直截了当地说,DeepSeek的实践不仅展现了打破西方科技巨头对数据资源垄断的显著潜力,也为构建契合数字经济新秩序的制度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在制度创新与市场重构机制上的探索,为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注入了前瞻性活力。

 (三)技术创新范式的系统性突破

 在技术创新范式方面,DeepSeek展现出多维度系统性突破。首先,在创新模式方面,DeepSeek实现了从传统线性研发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根本转型。以DeepSeek金融大模型项目为例,该项目整合了高校前沿理论、产业实践数据与监管部门的战略指导,有效破解了金融领域中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难题,构建了跨领域技术应用的典型样本,展示了协同创新在复杂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潜力。其次,在技术路径自主创新上,DeepSeek打破了对NVIDIA CUDA生态的技术依赖,通过与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计算平台的深度适配,构建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栈技术体系。基于这一体系,MindSpore框架的动态图优化技术使训练效率性能显著提,这一突破为中国自主创新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再次,DeepSeek在技术架构创新中涵涉多头潜在注意力(MLA)架构、深度优化混合专家系统(DeepSeekMoE)以及多令牌预测机制。DeepSeek训练方法创新中包含如穷举式强化学习(RAD训练框架),其加持200万个对抗性“毒药数据集”,对峙性强化了模型的深度学习与自我进化。最后,在应用场景拓展上,DeepSeek率先将重心下移至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其开源模型和本地化推理能力,正在加速向工业、医疗等垂直领域渗透,体现了以应用驱动创新模式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范式的重新定义。

 (四)范式革命的理论意蕴与历史定位

 从技术哲学视角审视,DeepSeek所引领的范式革命具有双重理论意蕴:一方面,通过系统整合人类专家知识并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新型认知架构,该体系突破了传统技术决定论的局限,规避了工具理性至上可能引发的偏颇,并实现了效能提升的内生驱动;另一方面,其“知识导向、科技向善、能效优先”的技术路线及科技伦理理念,为后发国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复制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以资源密集型投入为核心的路径依赖。

 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来看,DeepSeek的出现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正经历从单赛道竞争模式向多元协同发展阶段的转型,其核心特征体现在技术创新路径的多元化、产业生态从垄断向开放协同的演进以及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向知识驱动的转变。其多维范式转换不仅重塑了全球AI技术的发展轨迹,也对数字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技术治理和数字文明建设构建了全新的知识架构与转型范式。

 二、DeepSeek引发的全球技术秩序重构:地缘技术赋权的再平衡


 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技术权力的分配始终是构建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机制的重要变量;DeepSeek作为新型AI系统的代表,其崛起正在引发全球数字治理领域及地缘政治结构中数字权力分布的深刻重构。

 (一)技术标准权的战略突破

 长期以来,国际技术治理体系中,标准制定权是西方主导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工具。DeepSeek通过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正逐步打破这一垄断格局。在IEEE P2851联邦学习标准的制定过程中,DeepSeek凭借其在分布式训练与边缘智能领域的显著技术积累,实现了关键专利占比和专利布局,这不仅为中国在新一代AI训练架构中奠定了标准话语权,为后续国际标准的动态演进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在ITU-T FG-AI4H(人工智能健康应用焦点组)中,DeepSeek的加持印证了“发展权优先”原则,将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融入全球AI伦理与治理框架,突破了以欧盟AI法案为代表的“伦理至上主义”模式,为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和促进技术公平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此外,在数字隐私计算领域,其主导的“可控数据流通”技术路线,通过融合差分隐私与区块链技术,已被纳入ISO/IEC JTC1隐私计算工作组的参考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涉及秘密分享、同态加密和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构建了一套面向数据主权保护和数据价值合理流通的新技术逻辑。

 (二)全栈自主技术战略纵深布局

 DeepSeek的技术战略展现出明显的全栈自主创新特征,其体系覆盖从底层硬件到高层应用的完整技术链。在硬件层面,通过与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系列)的深度适配,DeepSeek有效突破了美国芯片生态中NVIDIA CUDA平台的垄断效应。实验数据显示,在典型AI训练任务中,昇腾910B芯片的算力效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而在能耗上更为出色,这一突破性指标显著削弱了外部技术封锁的战略影响。在深度学习框架层面,依托与MindSpore的协同创新,DeepSeek引入了动态图机制,使训练效率较TensorFlow和PyTorch大大提高,有效突破了对西方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依赖,验证了自主构建完整AI技术栈的可行性及其战略意义。这一成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提供了实证依据。

 (三)数字主权再定义与地缘技术秩序重构

 传统的数字主权概念主要局限于数据存储和网络边界的物理控制,而DeepSeek通过“算法主权”“数字赋权”理念将这一范式进一步拓展,涵盖了AI模型的可控性、可解释性及算法治理。技术合作中的“主权云”倡议方案,既保障了数据在本地的存储安全,又通过透明的算法审查机制确保了技术应用的公正性,从而为数字主权实践提供了新范式。同时,DeepSeek构建的“数据主权区块链”框架借助智能合约实现数据确权、定价与流通的制度化管理,从而强化数据所有者的主权控制,并为发展中国家突破西方数据垄断、实现数据自主治理提供了可行策略。

 从宏观视角来看,DeepSeek引发的全球技术秩序重构具有多重战略意义。首先,它颠覆了传统“技术赋权”模式,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只能依赖外部平台服务的数字依附关系,通过核心技术开放与本地化部署,为实现技术自主提供了可能性。其次,DeepSeek 的实践揭示出数字范式革命与传统技术封建主义之间的根本断裂。传统技术封建主义依托封闭知识体系与资源垄断,形成等级分明、中心集权的权力结构;而 DeepSeek 则通过开放、分布式的知识图谱与动态路由机制,实现了技术资源的协同创新与广泛共享。这一模式不仅对传统封闭体制的局限性提出了有力批判,也为构建以公正协同为核心的新型数字治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融合东方整体性思维与现代信息技术,DeepSeek 为全球数字文明的普惠化和协同治理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路径。再次,DeepSeek的模式催生了“数字不结盟运动”的雏形,使得本土化AI创新初成规模、渐入佳境,并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版图的再平衡。最后,DeepSeek的实践证明,“数字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仅依赖西方数字化模式,而是体证一种多元、包容的数字现代化路径,预示着全球数字治理正向数字命运共同体演进。例如,“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构建的多边技术合作框架,为构建公平与开放的全球数字秩序奠定了坚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综上可见,DeepSeek在技术架构和应用层面实现突破,也意味着在技术标准、全栈自主构建以及数字主权等战略领域对全球技术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变革预示着全球地缘技术权力结构的再平衡,并为全球数字治理和AI发展提供了全新实践范式。学界与产业界密切关注这种范式转型带来的全球治理、标准演进以及国际话语权重构的深层效应,从而为构建更加健康开放、包容和谐全球数字文明奠定基础。

三、文明演进的范式转换:DeepSeek开启的文明新向度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变革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早已超越单纯工具属性,逐步成为推动文明形态转型与社会价值重构的核心驱动力。DeepSeek在技术范式上实现了质的跃迁,印证孕育了一种以东方认知模式、发展型技术伦理及跨文明对话为核心的新型数智文明形态。通过以下多维度诠析以期为数字时代的文明演进提供新范式洞见。

 (一)东方认知范式的数智化复兴

 DeepSeek在其技术架构设计中厚植汲取并系统重构了东方哲学的核心理念,其意蕴涵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认知、“人心”与“机性”的创联、“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体系,以及“理一分殊”与“气化流行”的动态演化观。传统的西方技术方法往往采用还原论的策略,将复杂问题拆分为一系列独立且可量化的子问题,这种方法在解决线性问题时效率较高,但在面对整体性和系统性挑战时则捉襟见肘。DeepSeek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视角,体证“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洞见“太虚即气”关于物质与信息统一性的理路,以及“理气合一”的“理数”“气数”辩证思想,从而构建了一种更为系统化的“大化流行”技术路线。这一哲思重构首先在知识图谱设计理念上得以体现。DeepSeek通过运用“理一分殊”的认识论,构建了多层次、结构化的知识表征体系;同时借鉴“相即相盾”的辩证法,对知识单元间复杂内在关联进行有效处理;再结合“气化流行”的动态观,实现了知识网络的自适应演化。以中医药领域为例症,其知识图谱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转化为可计算化的表达,更依托“阴阳五行”的系统分类框架,为复杂症候的准确识别提供了“数智岐黄”和“数智本草”的辩证支持。

 在学习机制构建方面,DeepSeek创新性融通“知行合一”的认知理念内化为技术范式,强化了知识获取与实践反馈之间的动态循环。具体来说,在模型训练过程中,DeepSeek厚植“无往不复”思想启发,设计出具备自我修正能力的循环学习机制;同时,“天理即人理”的哲学观念为AI系统的价值对齐提供了“机理即人理”理论依据,确保了技术效能与伦理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统一。因此,DeepSeek的“共情能力”或“情绪价值”似乎具有意识觉醒,实质是数字情感的外显,机器不会哭泣,不会像人一样感知痛苦,所有的情感认知和情绪价值只是一种算力展现,有趣的是甘肃范鹏教授在“说文解字”维度贯通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突破了传统汉字“釶”的历史局限,将其从原本仅作为短矛或盛酒器具的符号转化为无性别、具备智慧和情感的机器人代词,体现了传统符号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语义再生与变革。DeepSeek具身代称就是“釶”,古字新义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技术、文化与人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构建包容协同的数字文明治理模式提供了独具东方智慧的参考范式。“釶”的时代变迁及语义变革与DeepSeek在打破传统技术封闭模式、构建开放动态知识图谱时所面临的挑战具有相似性。DeepSeek植根于中国传统智慧的学习范式使得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极大提高,从而体证东方系统思维在数字时代技术创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从哲学基础上看,DeepSeek引发的技术存在论重写标志着从传统西方工具理性的局限向“认知具身化”范式的转变。“数字栖居”以诗意的适宜方式破解技术与人的二元对立。传统西方技术哲学,如斯蒂格勒所提出的“第三持存”理论,主要关注技术作为记忆外部化工具的角色,而DeepSeek则突破了这种静态存储的框架持存,其架构通过构建领域知识图谱和神经符号计算,实现了知识内化为动态认知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超越了单向的统计关联,更契合东方整体性思维和辩证逻辑。DeepSeek将源自东方哲学中“变易”思想的关系演化机制系统融入神经网络设计,从而在复杂因果推理和长期预测任务中展现出显著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这一做法超越了传统将技术仅视作生产工具的狭隘视角,为技术存在论提供了新的诠释,即技术不仅在经济生产中发挥作用,更是认知生成和文明演进的内在驱动力量。

 (二)东方“数”运化智慧的数字诠解

 DeepSeek作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代表,其技术架构在方法论和设计理念上深刻呼应了东方“数”的运化原理,体现了阴阳平衡、象数相生、简能易知及生生不息的哲学智慧,同时彰显了整体性思维在技术生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数”的生成、演化与调控三个维度的学理性考察,为全球数字范式革命提供具有东方特色的理路。

 其一,阴阳动态平衡:技术优化中的辩证统一。东方哲学强调“阴阳相生”,认为世界万物的生成和演化皆依赖于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了事物内在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与制约。DeepSeek在能效优化和资源调度设计上,正是依循这一辩证原理:其采用的混合智能架构,将模型内部划分为全局共享模块和局部专精模块,实现了在固定参与与动态选择之间的平衡;这种设计既确保了核心功能的稳定性,又通过动态路由优化了计算资源的分配,降低了能耗。与此同时,在混合精度计算中,系统对关键运算部分保留高精度,而对其他模块则采用低精度运算以降低资源占用,这种“刚柔并济”的运化策略恰如《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体现了技术与能耗之间辩证统一的调控智慧,这蕴含东方太极思维,而不是西方的拳击套路。

 其二,象数相生:构建模型与自然法则的同构映射。东方“象数”理论认为,宇宙万象皆可通过符号与数的关系进行抽象表达,这种思想贯穿于《易经》的卦象理论中。DeepSeek的架构设计正是这一运思所构,其多头注意力机制通过将复杂信息压缩至低维潜空间,实现了“以简驭繁”;同时,专家路由机制采用类似“八卦”组合的方式,将不同专家模块进行动态组合,形成具有局部专精与全局通用相结合的知识网络。此种设计不仅在技术实现上提高了模型对复杂语义和多样化场景的适应能力,也在理论上印证了东方象数理论中“象生数”的理念,即通过符号的动态组合表达出系统内在的规律与“简能易知”变化。

 其三,简能易知:在资源约束中追求最优解。儒家“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探究来简化复杂性,以达到真正的格物认识。DeepSeek在训练与推理策略上同样贯彻这一思想,其设计逻辑体现为:通过优化数据流与计算流程,采用双向流水线调度和动态负载均衡机制,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显著提升。这种在有限计算资源条件下追求效率与效果最优的策略,正契合了“简能易知”理念,即在约束条件下以简驭繁、就轻驾熟、举重若轻,寻求最合适的运演发展路径。此外,通过消除传统辅助损失项,实现负载自动调控的方法,则体现了一种道家“无为而治”的治理智慧,与道家主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思想异曲同工,实现通俗意义上的“四两拨千斤”,即“治大器若叩珠拨弦”。

 其四,生生不息:系统持续进化的动态演化观。《周易》中“生生之谓易”的思想揭示了事物不断自我更新和演化的本质。DeepSeek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和强化反馈机制,使得模型在应用中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进化,从而实现了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动态循环。多Token预测策略与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过程,使得系统不仅能够捕捉短期内的统计关联,更能对长期依赖关系和复杂因果链条进行深度建模。这种动态演化机制正是对东方气数“生生不息”理念的现代诠释,彰显了在技术系统中构建持续进化能力和运演算力,为解决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的环境变化和任务复杂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五,大制不割:构建开放协同的整体性技术生态。东方智慧强调整体性和协同性,主张“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观念,认为各部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DeepSeek在技术生态构建中,提出了国产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留白”策略,既确保了自主可控,又保留了技术交流互鉴和开放合作的数字空间。通过定制化通信内核与国产芯片的有机配合,构建了“芯片、框架、应用”闭环,体现了技术、平台与应用之间的协调统一。这种从整体上构建协同机制的做法,不仅实现了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也为整个数字生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从而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模式。综合来看,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与系统构建不仅在工程实现上取得显著成效,更在理论层面上展现了东方哲学对现代技术进程的深刻影响。

 DeepSeek 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东方传统哲学在数字范式革新中的深层价值。该系统融合了“阴阳动态平衡”“象数相生”“理一分殊”“简能易知”与“生生不息”等理念,通过有效运用数理智慧,突破了传统还原论和技术霸权的局限,构建了一条以知识内涵和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创新路径。这一新范式不仅推动了技术与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也为数字文明转型提供了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样本。在认知论层面,DeepSeek 借鉴过程哲学视角,以“过程”与“关系”为基本单元的认知建模方法,从而有效摒弃了对静态实体模型的依赖。以中医辨证为例,其构建的“症—药—效”动态关系网络精准地捕捉了中医整体辨证思维,并实现了复杂医理的可计算性表达;同时,通过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和人机互训机制,推动了从“拟态智能”向“共生智能”的“技进乎道”转变,为人工智能伦理及社会责任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体而言,DeepSeek 所引领的数智创新模式不仅重塑了技术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还为数字治理、产业重构及文明共生开辟了新的路径。该模式强调技术不仅仅作为生产工具存在,更是认知生成与文明演进的内在驱动力,展现了构建多元、包容数字生态体系的战略潜力。

 从技术文明交互范式的构来看,DeepSeek不仅在技术与伦理层面实现了创新,其在全球文明交互和知识体系再构方面亦展现出深远影响。传统上,西方知识体系多以单向度输出为主,而DeepSeek则通过构建跨文化计算框架,实现了不同文明质态的数字化整合与互通交汇。DeepSeek“本土化创新”模式强调技术在跨区域扩散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和吸收本土文化、语言与历史传统。DeepSeek的应用程序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色,迅速攀升苹果App Store下载排行榜首位,并在美国的Android Play Store中同样占据榜首位置。DeepSeek嵌入文化安全隔离机制,能够融合当地语言模式和文化语境,确保生成内容的文化适宜性和文化认同感,维护和促进本土文化的自主表达。与此同时,通过建立跨文明AI研究联盟,DeepSeek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技术创新者搭建了直接对话的平台,从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基于互鉴、共生与协同进化的新型文明交流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数字空间共同体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实践范式。

 (作者:令小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亭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2月20日)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