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黄彬:强化高教研究特色 服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19-05-16 09:15:32
  • 访问量:
  • 分享到:


  【导读】近日,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教育厅、省教育研究领导,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教研中心)主要负责人、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部分省级教育类学会(协会)负责人等近400人参加会议。东莞理工学院高教所黄彬副所长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主旨报告环节作了题为《强化高教研究特色   服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报告。现将报告内容推介如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组织变革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大学创新发展须超越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亟需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的供给需要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智库机构,其中高等教育研究所是高校专门从事高教研究,产出高教成果的核心智库之一。东莞理工学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理工类高校,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教研究工作,通过增大支持力度、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提升研究水平,成效较为显著,有力促进了学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研究的功能定位

    作为地方理工类高校从事高教研究的机构,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应立足部门职责定位,坚持需求逻辑、强化问题导向和注重融合发展等功能定位。
   1.坚持需求逻辑,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服务
   与部分师范性或综合性高校相比,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所的创建并不是基于学科发展逻辑,大部分均是以所的建制形式存在,属于独立的研究机构。往往是因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而生,具有显著的需求逻辑特征。因此,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研究应明确自身职责定位,积极主动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以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支撑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
    2.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学校发展重大问题
    与需求逻辑相关联,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高等教育领域及学校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是开展研究的源头活水与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地方理工类高校改革创新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亟需通过开展深入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引。
   3.注重融合发展,加强与校内外联系
   与其他设置有教育学院的高校相比,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往往力量较为单薄。因此应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增强研究力量。一方面,应积极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研究资源,注重与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联系和协作,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整体的高教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学校外部研究机构和人员的交流和合作,多渠道、多方式引入和利用外部高水平研究资源。
    二、以有特色的高教研究服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所位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地方理工类高校,近年来,学校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为契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当前,学校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高教研究工作,成立了独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持续关注科技产业变革和区域发展布局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需求变化,兼具学理方面的普遍性与学校自身的特殊性,聚焦学校现实问题,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的高教研究,成效较为显著。
   1.强化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10月起,与评估中心合署办公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成为学校独立直属机构。高教所将团队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坚持“外引内培”原则,不断提升团队质量。一方面,注重引入外部高水平的研究资源,如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张应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周光礼等为高教所的专家顾问。同时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大力从国内高水平高校引入博士,2017年以来,相继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引进优秀青年博士2名;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内部的高教研究力量,充实研究团队,聘请我校党委书记成洪波书记等为特聘或兼职研究员,初步构建了一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结构较为合理、研究水平较高的团队。
    2.强化“三个服务”,助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一是服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顶层设计。2015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项目,极大促进了学校发展;2018年以来,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党委正式提出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战略定位。但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何谓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如何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等重大理论问题,尚存在诸多的困惑。高教所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大力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相关重大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如高教所作为主要部门,参与起草、修订和制定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规划(2015—2020年)》、《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战略构想(2018—2035年)、《东莞理工学院综合改革方案》等重大政策文本;通过课题立项形式,对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关键指标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是服务新工科建设。2017年以来,由教育部主导推进的新工科建设逐步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新工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地方理工类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是其改革创新的主线。地方理工类高校亟需探索构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型态,为区域乃至全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路,这对高教研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如高教所坚持需求逻辑和问题导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调研和研讨等活动。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凝练深化和确立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规格,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起草与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管理、评估办法等文件,参与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其中以《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为主题的教学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是服务教学改革。教学作为高校的核心职能,当前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面临诸多亟待认识和解决的理论层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聚焦学校具体问题的院校研究。高教所在积极聚焦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外,还积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提升学校高教研究的协作水平。如与教务处教研项目错位布局,突出理论引导、模式提炼、效果学术化,2017、2018年分别面对全校立项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高教研究项目21项等,有力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服务能力的提升。
   3.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增强与外部联系,不断提升影响力
    高教所通过创建网站等方式,建立与外部交流沟通的渠道。同时主动参加全国高教类学会和各位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提交研究论文、争取做学术报告机会等,以不断提升高教所的影响力。如学校李琳校长当选为广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高教所黄彬副所长当选为广东教育督导学会高教专委会秘书长等;学校领导和高教所人员分别受邀在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第十三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全国院校战略规划专委会2018年学术年会等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
    近年来,高教所建设成效较为显著,社会影响得到了较大提升。学术研究方面。主持市厅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影响力方面。根据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南京晓庄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研究报告(2019年)》,高教所分别入选2018、2019年中国教育智库CETTE核心榜单,是全国地方高校首批仅有的10家核心教育智库之一;根据《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发布《2018 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2018年分析报告》),我校2018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总数在全国公办本科高校817所中,并列排名第86位,位居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公办本科高校前列。
   三、地方理工类高校提升高教研究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思考

     1.进一步扎根改革实践,强化问题意识
     当前高教改革步入一个全面深化的阶段,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作为地方理工类高校,在高教研究中,应进一步扎根学校改革实践,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聚焦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基于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价值目标和导向,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温度和深度。
    2.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提升理论指导力和引领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作为地方理工类高校的高教研究,除了重视研究的服务维度以外,还需提升理论的指导力和引领力。研究应源于实践,但应适度超越现实,适当开展一些富有前瞻性的研究,为学校改革创新提升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整合研究资源
   缺乏学科支撑、研究团队较为单薄等是地方理工类高校高教研究较为明显的缺陷。因此基于此种现状,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高教研究,应注重内外借力,强化协同创新。通过争取学校内部支持,和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充分整合和利用多元研究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