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大学如何拥抱创新的时代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17-12-21 15:59:32
  • 访问量:
  •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71221日)

                作者: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2017年1215日,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正式成立。这是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推动跨学科交叉的重大举措。我相信若干年之后,两个实验室一定能成为反映清华大学学术创新水平的亮丽名片。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如何面对重大科技前沿组织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如何面向未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两个问题。大家的共识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是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突破发生在不同学科交叉的领域。今年1117日,清华大学领衔获得的全球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就是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和计算机系师生紧密合作,联合校外多家单位,针对“非线性地震模拟”这个全球性难题,在具有世界最高性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部署运算,从而获得了重大成果。这个国际大奖,不仅反映了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拥有的雄厚基础,也再次证明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清华未来的创新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但是学科交叉是个难题,在中国尤其突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按学科组织师资队伍、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学术评价、培养青年人才。实践表明,已有的模式强化了教师的学科身份感,制约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造成学生的学术视野局限在所学的专业领域。为了产生重大的创新成果,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刚性的学科界面必须打破。201647日,清华大学正式公布了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希望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制约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个改革方案里,首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问题就是如何推动跨学科交叉,学校已经从三方面来尝试突破,希望能逐步解决学科交叉难的问题。

 第一,制度文化方面。学校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管理办公室,并设立了交叉研究专项,加强对交叉研究项目的支持。此外,学校还出台了两项重要制度:一个是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另一个是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制度。

 学科交叉要建立在学者的学术交流基础上,没有交流就没有交叉合作。学校通过教师餐厅、开放交流时间、交叉专题论坛、长聘教授讲坛、教授沙龙等途径,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第二,学术资源整合方面。面向重大研究课题,整合不同院系的学术资源,建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20179月,学校已经设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以及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

 第三,人才汇聚与学术引领方面。未来实验室和脑与智能实验室,就是要吸引全世界最顶级的学者,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开展跨学科研究,希望产出重大的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发挥清华在相关重大研究领域的引领性作用。这两个实验室,不挂靠任何一个院系而独立设立,由学校提供基本的物理条件支撑。为此,学校还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相关机制,确保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实验室是开放的,向学校各学科开放,向全社会开放,向全世界开放。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向企业和产业的开放,建立双赢、多赢的机制,促进重大研究成果的产业应用。学校把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的成立作为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突破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学科交叉困境的抓手,并希望借此实现人才汇集和学术引领。

 当前,清华大学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学校将继续推进综合改革,努力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实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期盼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能展示出清华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展示出清华学术创新的新气象和新作为。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