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道】张晓报,刘宝存,李雪: 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元理念及启示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24-11-26 10:40:35
  • 访问量:
  • 分享到:

  作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先导和灵魂,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起着引领和规范作用。只有实现了人才培养理念的跨学科化,才会思考如何建立健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而构建、完善与这种模式相匹配的体制与机制。如果缺乏理念,模式和机制就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系列改革而言,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树立是重要前提。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情况看,凡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成效突出的,往往秉持一定的信念、思想和观念。其中,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思想鲜明、观念先进。同时,其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与学术理念作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专门理念与实践具有孕育和生成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在国家政策倡导下正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探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元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关注较少,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亦论述不足,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为何与何为: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

 就内容而言,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涉及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什么(本体)、为什么要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价值)、通过跨学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怎样实施(路径)等系列问题的认识,这些可被视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专门理念。综观斯坦福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其在后三个理念上的资料较为充分,下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是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作用等系列问题的认识,是组织与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活动的观念前提。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一批高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成效之所以突出,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重视学生的完整发展。美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和自由发展为目的,斯坦福大学也是如此,其“以培养有用的人为教育宗旨,不仅培养学生谋生的技能,而且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因此在人才培养实践上,斯坦福大学在以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活为指向、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培养身心健全的公民”。其之所以高度重视通识教育这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形式,目的就在于“对学生进行自由民主教育,让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与专业知识均衡发展”。

 其次,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学科专业教育,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弹性较大,向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学习空间,因此更契合学生的个性化学术兴趣与职业发展需要。具体而言,斯坦福大学没有将学生限制在一个固定的领域,而是给予学生“自由探索他们的智力兴趣和个人爱好”的机会。为此,斯坦福大学设置了选修课与跨学科课程、双主修与主辅修、个性化设计专业(Individually Designed Majors,IDM)、跨学科项目(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双学位(Dual Degrees)、联合学位项目(Joint Degree Programs)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选择)”。这就使得“学生无论进入哪个领域,斯坦福大学都能为其提供找到自身道路的机会”。同时,斯坦福大学还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个性化发展。第十一任校长马克·泰西尔—拉维尼(Marc Tessier-Lavigne)认为大学时代可以使学生“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想法”,因此他敦促学生多修一些课程,从而广泛探索自身的兴趣。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对人才应具备何种素养的集中反映及具体要求,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发生的基本依据和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科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决定了衡量和检验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的合理性。从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实践看,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主要表现为培养跨学科的全球性人才。

 斯坦福大学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日益多样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而当今世界面临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往往是超越国界的,另一方面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和顽固的”。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拉维尼校长就明确指出:“我们的世界……面临着许多挑战——从气候变化到慢性和新出现的疾病,到地缘政治紧张和错误信息,等等。”因此,斯坦福大学“致力于为当今世界性挑战寻求解决方法”,并为复杂世界培养领导者。而这些复杂性问题的解决又对跨学科知识、技能与思维提出了迫切要求,例如,“工程师必须在语言、社会科学、书写以及技术方面接受广泛的教育”。这也使培养跨学科的全球性人才成为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正如第十任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所说:“未来高等教育的趋势将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全球性人才,他们既懂得独立思考也敢于挑战权威,既善于合作又勇于冒险创业、改变世界。”

 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全球复杂性问题、具有大格局和大视野的全球性人才,斯坦福大学一方面专门设置了40个跨越传统界限的跨学科项目,“这些跨学科的教育项目反映出,当今社会需要从多个学科汲取思想解决复杂问题,比如地球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并没有将培养跨学科的全球性人才仅仅视为这些跨学科项目的目标,而是将跨学科作为全体学生的必备素养和整个大学的培养目标。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大学层面,院系和专业层面亦是如此。就大学层面而言,斯坦福大学强调开放、共享与多样性,在其使命描述中明确提出“为学生接触伟大思想、跨越概念和学科界限,成为拥抱思想和经验多样性的全球公民提供机会”。就院系层面而言,多个学院都强调自身的研究与学习是无边界的。其中,人文与科学学院是斯坦福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源地,在这里师生跨学科进行自由、开放和批判性的研究。而商学院则相信无限可能的精神,强调自身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场所。在这里,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不仅被接受,而且被鼓励和支持,这也使得知识的界限不断被突破。就专业设置而言,斯坦福大学许多传统专业都以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为导向,或是多种学科交叉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保持着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前瞻性和敏感度,专业口径较为宽泛。例如,其工程教育以学科基础宽泛闻名,斯坦福大学也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将工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并培养专业能力扎实、学科视野宽广的工程师的大学。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理念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理念是对如何组织与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系列认识。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理念在学校层面主要表现为以跨学科协作促进创新发现和人才培养,在学生层面主要表现为广泛探索与深度参与。

 一是以跨学科协作促进创新发现和人才培养。斯坦福大学高度强调协作,协作文化亦促进了其在众多关键领域的创新性发现。协作涉及多主体、多方面,跨学科协作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斯坦福大学认为,“新的想法和创新的研究出现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因此积极推动跨学科协作,在多学科的交叉点上寻找创新思维与创新研究的生长点。在对自身发展经验的分析中,斯坦福大学认为鼓励和培育创新、跨学科协作是全校的传统,跨学科协作的文化使其在大学之林中脱颖而出,推动了对世界至关重要的发现和创新。

 作为斯坦福大学协作文化的重要体现,跨学科不仅蕴含在科学研究之中,而且渗透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七任校长理查德·莱曼(Richard Lyman)曾谈道:“如果认为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传统学科互不合作、各自为政的状态下能自然地得到解决,那就太天真了。”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斯坦福大学积极向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机会,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训练。目前,斯坦福大学有跨学科生物科学研究所Bio-X等15个独立的实验室、中心和研究所,为学院和学科提供了物理和智力交叉的平台。这些跨学科研究机构传承斯坦福大学跨越边界解决重大问题的传统,为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从国际与经济到环境、能源与健康等领域的协作研究提供了大量机会。

 二是广泛探索与深度参与。“优异与广博相结合”是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特征。在2022年的开学典礼上,拉维尼校长鼓励学生用两种重要的方式为未来做准备,即广泛探索与深度参与。斯坦福大学之所以强调广泛探索,一方面在于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在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拉维尼校长认为:“世界正发生着极其迅速的变化……我们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都需要知道如何适应……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的最好方法是广泛探索,并尽可能多地学习你感兴趣的一切……探索将教会你敏捷、开放,并为你一生的学习做好准备。”为了促进学生的广泛探索,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充分的专业与课程选择自由度,使学生在专业确定前后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探索其他学科或领域。

 除了鼓励学生广泛探索,斯坦福大学还强调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深度参与。没有深度的跨学科学习是没有质量的,这无疑不是斯坦福大学想要的。为此,斯坦福大学注重广度与深度的均衡。就本科教育总体而言,斯坦福大学不仅向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人文与艺术基础,而且提供了深入的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就学位而言,斯坦福大学提供文学学士、理学学士以及文理学士三类本科学位,每一类都注重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广度和通过专业化获得的知识深度之间的平衡。就专业而言,斯坦福大学规定就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确定一个主题或重点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例如,“地球系统”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广度学习后,必须从生物学、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土地系统、可持续粮食与农业、海洋学与气候等六个重点领域选择一个完成进一步的深度学习。

二、何以生成: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

 “元”有“本源”“根源”“根本”之意,所谓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就是指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本源、根本理念。以往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念本身,对其何以形成关注较少。通过对斯坦福大学的个案研究,本研究发现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其独特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学术理念密不可分,这三者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培育、生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成为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

(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斯坦福大学创办之初正逢美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际,新型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张扬着“科学研究”与“实用主义”两种文化特征,使斯坦福大学烙上了求真务实、创新创业的时代烙印,由此确立了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即“凡学生所学都必要直接作用于生活”。创始人阿马萨·利兰·斯坦福(Amasa Leland Stanford)是铁路工程的实业家,懂得实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主张将“为学生个人的成功和生活中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确立为教育目标,强调培养“有教养和有用的公民”。创始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David Starr Jordan)也明确提出“实用”的教育目标,并认为斯坦福大学应该培养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群体带来利益、有实用价值的公民。“实用教育”及“培养有文化素养和有实用价值的公民”的办学思想由此成为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后来也贯穿到跨学科人才培养之中。

 斯坦福大学最早兴建的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包括人文中心、国际事务研究所、经济与政策研究所,就是致力于将跨学科研究作用于实际生活,鼓励师生以生活的视野解释不同学科是怎样在融合中撼动世界的。1982年,时任教务长阿尔伯特·哈斯托夫(Albert Hastorf)提出学校的跨学科研究机构要展开合作,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与学习中。他指出,“我们要通过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培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所带来的挑战中执着追求卓越的青年”。由此可见,斯坦福大学将跨学科研究与学习视为培养能够解决现实世界复杂性问题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也说明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孕育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观念基础。

 为了更为具体地落实培养实用人才这一理念,斯坦福大学将创造力作为衡量实用人才的关键指标。斯坦福认为:“仅仅受过技术教育的青年缺少创造力和人文修养,很难成为成功的实业家,为了人生的成功必须发展和培养创造力,一个人如果不会创造,他也就不会建设。”从实践看,斯坦福大学注重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方面,“积极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加强文、理、工等学科间的渗透”,为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事物提供机会,培养学生鉴别、比较、联系、综合等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例如,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设有“教育”本科辅修专业,该专业设置了“教育与社会”课程,旨在分析学校和学校教育对个人、分层系统和社会的影响,并探究影响学校教育扩展、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学校教育组织结构的社会和个人因素。这无疑将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双向联系,跳出了就教育分析教育的传统思路。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学生参与到跨学科研究之中。“跨学科研究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大特色,斯坦福大学众多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所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基地。”在各类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活动中,学生必须努力克服学科之间知识结构、工具、方法的障碍,不断尝试和突破才能获得新的发现。此外,这个过程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不放弃、敢于尝试、追求成功的进取精神。汉尼斯校长就曾表示:“鼓励跨越院系的多学科合作,才能在学科建设上把知识的广博和趣味发挥到极致,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不会畏惧实践,而且还乐于在实践中创造新的东西。”

(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斯坦福大学高度强调多样性。在学生来源上,注重招收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从彼此的经历中学习,并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观点和成见。在人才类型上,既重视单一学科专深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进行选择,这一理念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但是无论对于哪一类人才,斯坦福大学都强调复合型素质结构的培养,因此注重实施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斯坦福大学1891年的开学典礼上,主席台前挂着“科学”“艺术”“文学”和“技术”四面大旗,表示文理结合、教研结合、文化与职业教育结合。这一办学思想既克服了美国东部老牌高校重学轻术、农工学院重术轻学的问题,还融合了柏林大学注重研究的经验。此外,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广博与专业并重的未来精英,因此成为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生成的一个基础性思想。可以说,斯坦福大学超越单一学科界限、向学生提供多学科和跨学科学习机会的理念就受到这种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

 为了通过多元教育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斯坦福大学一方面通过通识教育这一基础形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自 2013 年秋季学期起,斯坦福大学实施了新的通识教育方案,内容包括思维与行为方法(Ways of Thinking/Ways of Doing)、有效思考(Thinking Matters)、写作与修辞(Writing and Rhetoric)、外语(Foreign Language)四类必修课。其中,“思维与行为方法”包括审美与诠释、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分析、形式推理、应用性量化推理、参与多样性、道德推理、创造性表达八个模块,最能体现斯坦福大学教育的多元化色彩。不论学生未来的兴趣或职业是什么,这八类方法课程都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存技能,有助于学生将来的蓬勃发展,不断适应新的挑战,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另一方面,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并没有使教育过度专业化”,这突出表现为斯坦福大学对参与跨学科专业等专门形式学习的学生,除了进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外,还同时强调其综合性和一般性素养的培养。例如,作为一个跨学科项目,“城市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本质及其对世界影响的理解,但亦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批判性的思考者、积极参与的公民,以及能帮助城市变得更好的有见识的领导者。进一步而言,无论是对传统专业还是跨学科专业,斯坦福大学都是出于培养完整的人以及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的角度来设定培养目标的。例如,斯坦福大学工学院旨在培养工程师,他们不仅技术卓越,而且具有创造力、文化意识和创业技能,这些技能来自与文科、商科、医学和其他学科的接触。由此也可以看出,每个学院并非站在本学院、本学科的立场看待人才培养问题,这也使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呈现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三)崇尚自由的学术理念

 “让自由之风劲吹”(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不仅是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更是斯坦福文化的灵魂。自被确立为校训开始,它就一直为斯坦福大学所信奉和坚守。“学术自由在斯坦福大学是至高无上的,所有大学都必须如此。它是我们机构的命脉。这是我们在大学所做的诸般努力(即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探究途径,考虑新的替代方案,并最终发展新的知识)的核心原则。”学术自由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这具体表现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自由上。斯坦福大学致力于向师生“提供非凡的探索、协作和挑战自我的自由”,使他们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与创造知识。

 就课程选择而言,乔丹校长在建校之初就为斯坦福大学制定了自由选修制度,规定各系必修课门数不超过学生学习计划的1/3,其余课程均为选修课。当前,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的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2,而专业教育的课程学分只占一小半。这无疑为学生的自由探索提供了机会与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学科界限的束缚,做出突破传统学科壁垒的大胆设想和有益探索。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还向学生提供大量机会与学者一起开展研究,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与学术自由的推动下创造新知识并加深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理解。

 就专业选择而言,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在第二学年既可以依据自身学术兴趣与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也可以依专业满意度、兴趣和需要的变化更换专业。在选择专业之前,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明确自身的兴趣所在,“有时,评估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的一个好方法是‘试穿’——申报后进入相关院系,体验其是否合适。如果后来意识到另一个领域更适合,可以更换专业”。同时,斯坦福大学还允许学生通过“个性化设计专业”制度自主设计主修培养计划,从而实现对某一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与探究。该制度支持学生对已有专业是否匹配自身需求进行思考,进而突破学科壁垒、制造新的专业,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一批新的跨学科专业的产生。

 就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而言,向学生提供学习自由的背后是对学生个性的高度尊重。例如,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对其教育理念进行了明确阐释:“我们的教育方法明显以学生为中心,由未来毕业生的需求和抱负决定,并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由此可以发现,斯坦福大学在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创造个性化发展的可能,而其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在于它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等外在原因,而在于其人才培养理念能够吸引优秀的人到此求学,去做他们想做并擅长的事情,这才是一所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最大的魅力所在。

三、理念与元理念并重:斯坦福经验对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向。斯坦福大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在于,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专门理念与元理念并重、并进的思路,即不仅要关注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本身对实践的先导性意义,更要关注办学理念等元理念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孕育与生成作用,以及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一)优化基础性、奠基性的人才培养元理念

 跨学科人才培养涉及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任务、高校的属性与职能、当前的知识生产模式,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用人需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从前文揭示的情况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更具基础性,它们决定了高校如何组织与实施人才培养,包括跨学科人才培养。没有这些认识作为支撑,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很难形成。当前我国高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上的滞后,实际上是这些基本认识还不够科学、合理、系统、深刻。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看,当前我国高校须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元理念。

 一是树立学用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复杂性问题解决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斯坦福大学学用结合的办学理念,主要表现为将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性全球问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关门办学,对社会究竟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如何切实地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四个面向”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性问题。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解决这些复杂性问题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跨学科手段在解决复杂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将跨学科研究、教学与学习视为培养解决现实世界复杂性问题的实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树立多元化教育理念,培养多元人才以及不同人才的多元知识与能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以及优化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基本逻辑前提。无论从人本身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高校都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当高校很好地实现学生发展的时候,人和社会两大主体的发展问题也才能得到和谐统一。因此,高校应为人才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一方面,既重视单一学科专深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发展方向的人才,也要注重培养其复合型的素质结构。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挥现有学科体系的跨学科培养潜能,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对各学科的教育资源进行体验和选择,从而掌握多元知识与能力。

 三是树立学术自由理念,尊重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校只有在尊重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才可能去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广泛探索并为此创造机会,其内核就是对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对比之下,当前我国高校依然按专业招生、分专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需求往往被忽视和遮蔽。能否如斯坦福大学一样为学生提供“找到自身道路的机会”,背后又涉及学术自由尤其是学习自由理念。富于弹性和自由是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断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面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及其特征,高校应主动适应学生的合理需求,给予其更为充分的选择空间。

(二)树立系统、先进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

 元理念虽然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具有生成与孕育作用,但并非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专门思考。因此,在优化基础性、奠基性的人才培养元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对跨学科人才培养进行专门思考,树立系统、先进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

 在价值理念上,要深刻认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当然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跨学科人才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复杂问题解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培养体系设计。要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高校亟待认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多重逻辑:在社会层面,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要求高校培养掌握多学科工具、能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在个体层面,目前按专业招生与培养的制度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有较大限制;在科学发展层面,交叉学科或领域不断涌现,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对其进行保存与传承并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内外部的新形势,高校应将跨学科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

 在目标理念上,要全面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复杂性问题,我国很多高校依然在实施严格的专业教育,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无法充分满足需求。正如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查尔斯·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所指出的,缺乏跨学科的广度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所缺乏的两个非常关键因素之一。对此,我国高校亟待走出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并克服办学的单一学科逻辑,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包括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从多学科分析和解决复杂性问题或从其他学科视角分析和解决某一学科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以及解决跨学科问题、从事跨学科工作的实际能力等。

 在路径理念上,要树立开放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思路。当前我国高校在组织与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时往往单独构建一套专门的体系,存在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分离的问题。然而,对斯坦福大学而言,无论是以跨学科协作促进创新发现与人才培养,还是广泛探索与深度参与,都是以开放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思路为根基的。这种思路一方面意味着其课程、师资、设施与设备等资源是开放的、共享的,方便其他学科获取和使用。例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利用法律、工程、医学、教育、地球科学及人文和科学等世界一流学院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意味着基于这种资源开放与共享建立的跨学科课程、跨学科项目等具体形式具有无限生成的可能,而非事先高度预设的、特定的。跨学科强调跨越边界,而斯坦福大学正是基于此为师生创造了“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想法”的机会。这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在于,要克服资源共享的学科壁垒、走出跨学科人才培养“另起炉灶”的操作方式,从封闭、分离走向共享、开放。

 (作者:张晓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宝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李雪,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教师;来源:《大学与学科》,2024年11月26日)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