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视点】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24-09-25 09:07:00
  • 访问量:
  • 分享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

 1985年,我国设立教师节,引领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40年来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支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保障。

党的创新理论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40年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教师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战略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财政投入时要优先考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了教师“三传播”“三塑造”“四个引路人”的职业使命职责,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提出了“教育家精神”的教师能力素质要求,强调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指明了加强培养培训等教师成长路径,强调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找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强调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地位、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师权益、表彰奖励教师、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探索出中国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打造出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水平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了尊师惠师强师的良好社会风尚。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40年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凝聚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整体设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坚守底线要求,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典型带动、自警自律,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始终坚持把发展教师教育作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根本途径,持续推进公费师范生教育,开展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推出“国优计划”“优师计划”“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国培计划”等政策工具包,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综合施策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始终坚持以管理改革激发教师工作活力,试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探索实施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深化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改革和考核评价改革,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始终坚持提高地位待遇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创新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方式,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对新时代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意见》是当前教育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是以教育家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教育家精神体现了广大优秀教师和“大先生”的群体特征,体现了教育本质规律和教师职业使命责任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党中央、人民群众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期待,为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南和价值引领。要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教育家精神和《意见》精神,就《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进行分解,形成任务书、路线图、责任人和时间表,整体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以引领、培育、自觉和约束为路径,进一步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将教育家精神和师德培育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构筑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反思研修,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同、内在要求和实际行动,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严格师德考核评价,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三是以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育人方式,强化实践导向,加强协同育人,支持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持续深入推进“国优计划”“优师计划”“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引导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反思研修,着力提升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运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进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统筹用好各级各类人才。

 四是以激发教师活力和效能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招聘制度,严把入口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引导推动教师自主成长、潜心育人和奉献社会。

 五是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为导向,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振师道尊严,切实提升教师的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完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加大教师奖励激励力度,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坚持贴近生活、遵循规律,以身边的感人教育故事为重点,创新宣传引导方式,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惠师强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力支撑。

(作者简介: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0日)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