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视点】杜玉波:坚持特色创新 办好一流学会 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22-08-10 15:23:14
  • 访问量:
  • 分享到:

  作  者:杜玉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来  源:《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8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大会报告第七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3年5月,经过几代人近40年的接续奋斗,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活跃、最具影响、最有凝聚力的全国学术性社团组织,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交流提高的思想园地,关心教育事业各界人士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会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奋进在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征程上。

 五年来,在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学会《章程》规定为准绳,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度建设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品牌培育与文化涵养相结合,对内深耕与对外拓展相结合,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挑战,学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我欣喜地向各位代表报告,在中宣部、民政部、商务部、中国科协、国台办等部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学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特色创新学会”“开放合作品牌创办学会”等荣誉称号。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被纳入“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连续4年获评“中国会展品牌展览会”。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项目和中国科协的重大学术会议指南。会刊《中国高教研究》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被列入中国科协的重大学术会议指南。“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被评为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秘书处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会进入了质量提升、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学会取得的这些成绩和荣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教育部党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民政部、中国科协等单位关心指导的结果,是第七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和各分支机构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突出政治引领,守正创新思想更加坚定。

 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学会建设的首位,将党建写入学会章程,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作为每月例行的会长办公会的“第一议题”,进行制度性安排,在第一时间领会精神、对标对表、推进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认真接受教育部党组巡视并深入抓好整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持严的主基调,及时修订《学会风险防控清单》,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总结学会发展经验,从办会宗旨、发展理念、核心任务、业务布局、工作思路、研究原则、基本经验和建设目标等八个方面凝练学会事业发展战略,颁布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党建工作与新型教育智库、特色活动、国际交流合作、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始终做到学会发展与党的建设同步谋划、与党的组织同步设置、与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术社团优势,团结和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与学会工作,更好地服务战线需求,回应教育关切。积极探索分支机构党建工作新模式,10家分支机构探索成立了功能型党组织,以党建有效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第二,发挥特色优势,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持续推进。

 有组织的科研有序推进。聚焦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秉持“四新四真四统一”研究原则,启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设立18项重大课题,重点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双一流”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大学精神和文化等选题,由学会副会长、分支机构理事长和高水平大学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研究,推出并持续发布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分支机构发挥研究特色与专长,积极承担教育部相关司局委托课题。高校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长期开展“高校教职工收入调查”工作,为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咨询服务。招生考试研究分会完成“新高考选考科目模式优化方案研究”,为推进新高考改革发挥积极作用。五年来,学会联合各分支机构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共设立课题4220项,资助经费2235万元,群众性教育研究的普及繁荣达到新高度。

 咨政建言能力不断提高。以重大课题研究为载体,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累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41篇《研究专报》,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集体东扩问题、推动香港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大局、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等多篇专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承接全国人大、中宣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多个司局和单位研究任务,持续提供立法咨询、专业报告和政策解读。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牵头组织《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修订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参与《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起草工作。档案工作分会围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调研和修订工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完成《教育部中长期环境学科前沿研究报告》。五年来,学会以繁荣教育理论研究、回应教育重大关切为主线,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服务科学决策。

 第三,提升服务质量,学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影响力持续扩大。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峰会,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吸引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5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围绕世界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重大话题开展深入研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通过央视频中英文直播,全球累计观看人数近500万人次,受到500余家国内外重要媒体聚焦报道,呈现出“小而精、内容新、质量高、影响大”的特点。论坛年会正逐步成为学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聚集地、青年才俊成长成才的新园地。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品质大幅提升。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性品牌展会,每年两届的高博会集现代教育高端装备展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改革成果推介、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创业就业服务为一体,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第56届高博会盛况空前,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会高校1500余所,到场观众13万人次。高博会已经成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高教研究》办刊成绩斐然。作为高等教育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积极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约专稿、组笔谈、推专栏、设专题,刊出一大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高质量文章,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在全国教育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期刊已经成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发展壮大。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中心紧紧围绕教育部重点工作、教育政策热点和高校发展需求,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转化重大教育科研成果,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和精准化咨询服务,已形成3个品牌培训项目,累计举办培训班300余期,线上线下参训总规模近10万人次。尤其是联合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组织公益宣讲大会,及时解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全国31个省区市800余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培训中心聚焦高校立德树人,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正逐步成为教育培训新品牌。

 第四,汇聚发展合力,多层次打造事业共同体。

 监事会、学术委员会作用充分发挥。监事会通过参加学会重要决策会议、重大问题讨论、重大活动开展,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对分支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对重大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学术委员会聚焦增强学术引领力,积极开展学术咨询,不断提升学术研究品位、品质、品格。五年来,41位学术委员共刊发1026篇文章,出版56部专著合著,为推动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成效初显。受教育部教师司委托,组织两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和宣介工作,开展并完成37所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在高教司指导下,举办两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11万余名教师参加校赛、省赛、国赛。受职成司委托,启动教育部直属高校非学历教育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格局初步形成,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五,扩大对外交流,全方位合作拓展新模式。

 国内跨界合作多元发展。与民革中央等共同主办“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总部基地。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开展“高校数字思政”专题精品项目培育计划。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共同举办“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亿元。与高校共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两省一区”教师发展研究院。与省级高等教育学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有力促进工作互补互进、多元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学术社团民间外交独特优势,有选择的“请进来”、有章法的“走出去”、有目标的“深参与”,践行“以交流为基础、以合作为核心、以共同体为目标”的工作模式,五年来共派出16个出访团组,与10余个国家或区域性组织和境外多所高水平大学达成了合作共识。以视频会晤方式与美国教育委员会、英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等组织主要负责人开展交流对话。会长特别代表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首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论坛发布《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新闻声明》,并确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担任2024年轮值主席,主办第三届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大使和代表进行友好交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共同创建“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员高校达到83所,召开4次工作会议。在疫情防控形势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学会保持民间国际交往不脱钩、不断联,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深化综合改革,内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秘书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改革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动秘书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和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制度,逐步推进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转型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质量意识,探索新时代学术社团内部治理新模式。

 分支机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服务国家需求,优化分支机构结构布局,及时成立“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统战工作等8家分支机构,合并重组4家分支机构,撤销4家分支机构,27家分支机构顺利完成换届工作,目前分支机构数量达到68家。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制定并实施分支机构建设规范,开展分支机构综合考核评价,建立秘书处干部定点联系分支机构制度。加大力度推进个人会员工作,目前个人会员数4000余人。

 回顾过去的五年,学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面对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距离教育部党组的期待和高等教育战线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要求学会进一步突出政治引领,增强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二是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学会进一步强化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充分发挥新型教育智库作用。三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学会进一步解决功能性不足的问题,构建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机制。四是全面推进学会事业发展,要求学会进一步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未来五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办会正确方向,以共同的事业追求为纽带,持续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术引领力;以增强服务意识为要务,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以开放的视野为格局,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术社团的目标迈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未来五年,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持续努力。

 第一,在突出政治引领上持续下功夫,以党建创新推动学会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成立理事会党委,全面推动分支机构成立功能型党组织,探索党建引领和促进学会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在打造新型教育智库上持续下功夫,以高水平成果服务科学决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筹建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拓宽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健全研究成果发布机制。加强科普职能,对社会关注的高等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第三,在建设“两会一刊”上持续下功夫,以卓越品牌构筑学术高地。持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影响力,建立标志性成果发布机制,传播中国高等教育好声音,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创新高博会办会模式,传承品牌论坛,做强经典展览,倾力打造“云上高博会”。持续办好《中国高教研究》,筹办高等教育英文期刊,推进刊网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

 第四,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持续下功夫,以主动作为赢得发展空间。着力提升团结服务会员能力,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之家。持续做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开展教育评价和有关标准研制,深度参与高等教育行业治理。加强学会资源数字化建设,提供数字化服务产品。做大做优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打造有影响、可持续、专业化的品牌培训项目。

 第五,在拓展对外交流上持续下功夫,以开放合作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继续坚持开放办会的理念,拓展合作空间,积极发展港澳台会员。举办高级别高水平国际会议,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加强与联合国分支机构、理事会等合作对话,深化双边或多边高等教育人文交流机制。巩固与拓展中巴教育合作,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

 第六,在深化综合改革上持续下功夫,以规范办会提升治理能力。持续推进秘书处综合改革,健全“党委全面领导、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秘书处执行、分支机构协同”的治理体系。积极对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速推动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打造有特色、可推广的“智慧学会”样板。

 各位代表,立足“两个大局”,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教育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推动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术社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