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栏】中国教育报:部分省及教育部门领导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 发布单位:高教所
  • 发布时间:2018-10-12 11:10:38
  • 访问量:
  • 分享到:

    【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各地掀起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领导及专家学家们纷纷撰文探讨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心得。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重要讲话精神,今特摘录《中国教育报》近期编辑的一组主要由各省领导及教育部门领导撰写的学习文章,从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与方向目标。四川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教育规模位居全国第五,有各级各类学校2.44万所,在校学生1870.4万人。教育改革发展越是向纵深推进,就越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遇到的挑战越是严峻、承担的任务越是繁重,就越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将着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追求真理、独立创新精神,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客观进程与人民群众满意度主观感受的有机统一,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幼儿“入园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实施高中阶段办学条件提升攻坚工程,加快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家庭教育,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与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川教育可以说是全国教育的缩影,既面临全国的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的个性问题。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既有可同东部地区相比肩的成都平原地区教育,又有发展相对滞后的盆周贫困山区和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是全国和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而教育扶贫又是坚中之坚。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进一步加强失依儿童教育、控辍保学、硬件设施改善、教师编制保障等工作,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继续实施好民族地区“一村一幼”、“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15年免费教育等重大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四川现有高校119所,高校重要科技成果占全省70%,转化成果实现年产值1300亿元左右,科研及成果转化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和8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格局,重点发展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教育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持续增强人才供给能力;分层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和贡献水平。


     (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王瑞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

       毫不动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教育系统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广大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作用,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使教育系统成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始终不渝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对海南而言,更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培养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所需的各方面人才。教育系统必须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本色。

      持之以恒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教育系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党的组织嵌入大学治理结构的各层级,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准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持续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着力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系统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加大在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精心培养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融入教学工作,扎实推进高校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坚持不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路人。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大力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积极争取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督导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为教师精心从教创造良好条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照亮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思想火炬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 李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深刻回答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深刻全面,是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火炬、指引正确前进方向的明亮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点亮了前进道路。

准确把握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书育人全程,整体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坚持能力为重。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坚持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阳光的心态、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加强美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主动从事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高度重视基础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标准是“德高”。我们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标准是“艺高”。我们要从源头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大力提升教师理论修养、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高素质教育队伍建设离不开教师地位待遇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坚持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重提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真正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要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政策和待遇上进一步向乡村教师倾斜。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要充分认识体制机制改革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个方面”改革路径,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上取得突破。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每项工作中。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学生。要继续坚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在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要建设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取得突破。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在扩大教育开放上取得突破。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教育走出去步伐,加强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办好孔子学院,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努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时刻牢记基本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四)努力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列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郭华巍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必须依靠改革,必须持续增强改革的定力、保持改革的韧劲。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15年以来,浙江教育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学生减负、考试招生、课堂教学、师资培养、综合评价、优质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通过改革取消了“点招”“转学”等一系列“教育特权”,压缩了“加分”“借读”等一系列“寻租”空间,新设了外省籍学生“异地高考”、流动人口子女“随班就读”等关爱工程,增加了“自主选择”“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惠民举措,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上更进一步,更深一步,为浙江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走在全国前列。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完善教育领导和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跨层级跨部门有效协调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的机制。落实省对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机制,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省对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内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

       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导向,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切实推进育人方式、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全面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突出教育评价导向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育人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要改”的要求,在省对市和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中和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价中均要体现落实教育评价导向改革要求,在学校树立正确的育人价值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

        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完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体制机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从群众感受最不满意的领域改起,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关键小事”和“烦心难事”。如小学生早上弹性上学、放学后托管服务等。又如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校外培训机构乱”“城镇大班额”“乡村小规模”等突出问题,对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梳理,逐一破解。另一方面,强化补短提升意识,切实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实施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高中段普职协调特色发展工程”“高水平大学培育引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特殊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等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教育篇的七项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

       进一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应用导向,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联动,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引导高校服务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钱塘江金融港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服务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八大万亿产业发展;服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各县(市、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促进高校科学定位、鼓励办出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支持高校深入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学位授权学科布局。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实践”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提出“浙江方案”,给出“浙江建议”,不断提升浙江智库的影响力。

      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治理新模式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高校二级学院(系)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人才工作作为落实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积极实施“清廉教育”建设工程,努力打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1日







总访问量:  

   Copyright © 2017高等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行政楼五楼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2005
 粤ICP备05008829号